半导体光电
主办单位:信息产业部
国际刊号:1001-5868
国内刊号:50-1092/TN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13186 人次
 
    本刊论文
ZnO基稀磁半导体材料研究进展

论文导读:在化合物半导体中,由磁性离子部分地代替非磁性离子所形成的一类新型半导体材料,称之为稀磁半导体。通过对单掺杂金属的ZnO样品及共掺杂的样品的结构分析、以及电学、磁学、导电性等性质的分析,发现对于相同的掺杂,样品铁磁性的强弱不同,有的结论甚至相反。
关键词:氧化锌,稀磁半导体,铁磁性

  0.引言
  当代和未来信息技术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信息的处理、传输和存储将要求更大的规模和速度。半导体材料在信息处理和传输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半导体技术应用了电子的电荷属性;磁性材料在信息存储有着重要的应用,磁性技术利用了电子的自旋属性。但是半导体材料都不具有磁性,磁性材料及其化合物都不具有半导体的性质,因此人们想到了通过掺入磁性离子来获得磁性的方法,即在GaAs、GaN、ZnO等半导体中掺杂引入过渡金属(或稀土金属)等磁性离子,这种通过掺杂而产生的磁性与本征磁性有一定的区别,人们称其为稀磁性。在化合物半导体中,由磁性离子部分地代替非磁性离子所形成的一类新型半导体材料,称之为稀磁半导体。
  1. 发展现状
  1.1 掺杂具有室温铁磁性的Fe、Co、Ni等过渡磁性金属离子
  在ZnO中掺杂引入磁性离子可以使样品产生磁性,因此人们在ZnO中掺入了具有室温铁磁性的Fe、Co、Ni等过渡磁性金属离子,结果发现样品的室温铁磁性对制备技术、生长条件等都有很大的依赖关系。侯登录等人[1]采用磁控溅射法在Si基底上制备Fe掺杂的样品,发现铁磁性是其本征性质。发表论文。Liu等人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Co掺杂的样品,分析发现掺杂Co的ZnO样品铁磁性与Co的不纯相ZnCo2O 4无关。Akdogan等人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了掺杂不同Co离子浓度的的样品,分析得出氧原子的自旋极化对样品长程铁磁序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且Co原子的掺杂引起了ZnO的本征铁磁性。Parra-Palomino等人研究发现样品的铁磁性与ZnO中的缺陷有关。
  1.2 掺杂具有低温铁磁性的Mn、Cr等过渡磁性金属离子
  在ZnO中掺杂引入磁性离子可以使样品产生磁性,因此人们在ZnO中掺入了具有低温铁磁性的Mn、Cr等过渡磁性金属离子,于宙等人[2]用化学方法制备了Mn掺杂的ZnO基稀磁半导体材料,分析发现该材料的铁磁性是由Mn离子对ZnO中Zn离子的替代作用引起的。Robert等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了掺杂Cr的ZnO样品。分析发现H原子占据了O的位置并产生了一个深的施主缺陷从而增强了自由载流子数和铁磁的超交换作用,进而导致了样品的铁磁性。
  1.3 掺入不具有室温铁磁性的Al、Cu等金属离子
  研究发现在ZnO样品中掺入不具有室温铁磁性的Al、Cu等离子样品也可以显示出室温铁磁性。刘惠莲等[3]用柠檬酸盐法合成了一系列掺Cu样品,研究发现铁磁性是其本征性质。Ma等人用脉冲激光沉积法制备了掺杂Al的ZnO样品,发现样品铁磁性与Al原子和Zn之间的电荷传输有关。
  1.4 多元素掺杂ZnO基稀磁半导体
  邱东江等人[4]用电子束反应蒸发法生长了Mn和N共掺杂的薄膜,发现样品的室温铁磁性很可能源于束缚磁极化子的形成。Gu等人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了掺杂Mn和N的ZnO样品。分析发现样品为室温铁磁性,这可能与N原子的掺入使空穴的浓度增加有关。Shim等人用标准固态反应法制备了掺杂Fe、Cu的ZnO样品,发现掺杂Fe、Cu的ZnO的铁磁性起源于第二相。且Fe原子进入ZnO并取代Zn原子是产生铁磁性的主要原因。宋海岸等人[5]在Si(100)衬底上制备了Ni掺杂和(Ni、Li)共掺ZnO薄膜样品。研究发现铁磁性的起源可以用电子调制的机制来解释,Ni-ZnO中的施主电子形成了束缚磁极化子,束缚磁极化子能级的交叠形成自旋-自旋杂质能带,通过这些施主电子耦合即Ni2+原子之间的远程交换相互作用导致了铁磁性。
  由于掺杂ZnO是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因此人们对其研究结果不尽相同有的甚至相反,例如对于Fe掺杂的ZnO基稀磁半导体,Parra-Palomino等人发现掺杂Fe的样品的铁磁性可以用载流子交换机制来解释,侯登录等人[1]发现掺杂Fe的样品的铁磁性可以用局域磁偶极子作用机制来解释。又如对于掺杂样品的铁磁性是样品的本征性质还是非本征性质方面人们的观点也不尽相同,Shim等人发现铁磁性是掺杂Ni的ZnO样品的非本征性质。Akdogan等人发现Co原子的掺杂引起了样品的本征铁磁性。对于掺杂所引起的样品磁性方面,Liu等人研究发现掺杂Co的ZnO样品具有铁磁性,而Tortosa等人发现掺杂Co的ZnO样品是顺磁性的。研究发现样品的铁磁性与制备方法、生长的气体环境、气体压强、生长时间、退火温度、退火时间、掺杂剂量、掺杂元素的种类以及相对含量均有很大的关系。
  2. 结论
  目前, 对于ZnO基稀磁半导体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1)优化生长参数,获得高质量的薄膜。发表论文。(2)选择不同掺杂元素与掺杂量,通过单掺杂或共掺杂,提高薄膜的居里温度,奠定其应用基础。
  通过对单掺杂金属的ZnO样品及共掺杂的样品的结构分析、以及电学、磁学、导电性等性质的分析,发现对于相同的掺杂,样品铁磁性的强弱不同,有的结论甚至相反。这与样品的制备技术不同、以及不同的生长环境有关。通过各种制备方法及不同制备工艺得到的ZnO薄膜的性能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可重复率比较低。铁磁性来源和机理分析还需要进一步的系统性研究。发表论文。对样品的铁磁性起源理论众多。目前关于稀磁半导体材料铁磁性根源的解释有多种,有载流子交换机制(可以解释具有室温铁磁性的Fe、Co、Ni、V、Cr、Cu、Al等元素掺杂的情况)。载流子导致的铁磁性与反铁磁性竞争机制(可以解释Mn、Cr、Co等元素掺杂的情况)。局域磁偶极子之间相互作用机制(可以解释V、Ni等元素掺杂的情况)。
  在实验和理论的统一方面还存在有许多的矛盾之处,而且每种理论都只得到了部分实验证实.因此对ZnO基稀磁半导体的磁性机理的认识还需进一步的提高。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进一步的更深入的研究。一是改善样品的制备工艺,许多试验重复率很低说明样品的制备过程中有许多影响因素,有待于对其发现并掌握。二是改变掺杂的金属元素,传统的掺杂只对过渡金属进行了大量研究对于非过渡金属的相关研究很少。而且由单掺杂向共掺杂转变是一条很好的思路。
   
参考文献
[1]侯登录,赵瑞斌.氧空位对Fe掺杂ZnO的铁磁性的影响.商丘学报.2008,24(12):1-6.
[2]于宙,李祥,龙雪等.Mn掺杂ZnO稀磁半导体材料的制备和磁性,物理学报.2008,57,7(4539-4544):1-6
[3]刘惠莲, 杨景海,张永军,等.Cu掺杂ZnO纳米结构的室温铁磁性研究[J].半导体学报,2008, 29(11): 2257-2260.
[4]邱东江,王俊,丁扣宝.退火对Mn和N共掺杂的Zn0.88Mn0.12O :N薄膜特性的影响.物理学报,2008,57(8):5249-5255.
[5]宋海岸,叶小娟,钟伟等.(Ni、Li)掺杂ZnO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纳米材料与界构.2008,45(12):698-702.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半导体光电》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半导体光电》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